什么是表面電阻率
表面電阻率是用來衡量材料表面電荷移動或電流流動的難易程度,單位用歐姆(Ω)表示。
在固體材料平面上放置兩個長為L、距離為d的平行電極,兩電極間的材料表面電阻Rs與距離d成正比,與電極長度L成反比,可用公式Rs=ρs*d/L表示,表面電阻率ρs就是平行于通過材料表面上電流方向的電位梯度與表面單位寬度上的電流之比。
表面電阻率與材料的表面性質有關,并隨周圍氣體介質的溫度、相對濕度等因素有很大變化,是衡量材料導電性的重要物理特性之一。
材料按照表面電阻率分類
不同材料的表面電阻率差異較大,表面電阻率通常都是呈現指數級增長,因此材料的表面電阻率通常會使用10的n次方來表示,就是將數字10自乘n次。比如,金屬材料通常具備較低的表面電阻率(10的負8次方Ω左右),而普通高分子聚合物塑膠材料具有較高的表面電阻率(通常為10的12次方Ω以上)。
絕緣:材料的表面電阻率10的12次方Ω以上,在直流電壓作用下,電荷在材料內部基本不流動,不導電或者導電極微。如空氣、各種礦物油、植物油、合成油、高分子聚合物塑料、無機物(玻璃、玻纖、云母、陶瓷、石棉等)。
抗靜電塑料:材料的表面電阻率在10的11-12次方Ω之間,靜電以0.01秒到幾秒的緩慢速度衰退,可以防止電擊穿、電火花或靜電吸附。如一些短效防塵的抗靜電薄膜等。
靜電消散塑料:材料的表面電阻率在10的6-12次方Ω之間,電荷以毫秒(0.001)為單位的衰減率,比抗靜電材料更快的消散或衰減速度。如防靜電半導體載具托盤、防爆電子電器制品外殼、防靜電紡織設備配件等。
導電塑料:材料的表面電阻率在10的0-5次方Ω之間,電荷以納秒為單位的衰減率,可提供接地路徑,電荷的傳導能力強,可釋放更強的電荷。
電磁屏蔽塑料:材料的表面電阻率在10的0-3次方Ω之間,電荷的傳導速率更快,而電磁波在良導體中衰減很快,所以,高導電性能的塑料材料也可用于吸收或反射電磁能,屏蔽干擾源。電磁屏蔽塑料常用于EMI/RFI屏蔽,高的導電性能還可用于電極、低溫發熱體等。
導體:材料的表面電阻率很小且易于傳導電流,在外電場作用下,導體中存在的大量可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作定向運動,能夠形成明顯的電流。常見的導體有金屬和碳系化合物(石墨、炭黑、碳纖維、碳納米管等)。
表面電阻率的測試方法
啟富塑膠通常使用平行探頭表面電阻率測量儀來測試塑膠材料的表面電阻率。
平行探頭阻抗測量法(Parallel Probe ResistivityMethod)是符合EOS/ESD-S11.11-1993標準的測量方法,是一種快速又便捷的測量平面均勻材料表面電阻率的方法。
被檢測物體要求:表面平整,尺寸寬度大于60mm。
測試步驟如下:
1,將被檢測樣品放置在絕緣墊上。
2,將測試儀放置在被檢測樣品的表面。
3,將電壓開關調到所需的電壓位置(10伏或100伏) 。(一些更簡便的測試儀沒有電壓開關)
4,以大約2.5公斤的壓力持續按下測量按鈕,可讀取表面電阻率(根據測量儀的精確度不同有些只能讀取10的數量級)、溫度和相對濕度值(根據測量儀的精確度不同有些無法讀取),整個測量過程大約為十五秒鐘。
對于一些無法使用平行探頭的尺寸較大或較小的產品,還可以通過使用鉗形、同心環、重錘、兩點等不同形式的電極進行測試。
啟富塑膠研發生產的導電防靜電電磁屏蔽塑膠導電填料包括:碳纖維、炭黑、碳納米管、石墨、高聚物長效抗靜電母粒,低分子抗靜電劑、不銹鋼纖維、鐵粉等。塑膠基材包括:PP、PE、PVC、PS、ABS、PMMA、PC、PA、POM、POK、PBT、PET、PPO、PPS、LCP、PEI、PPSU、PEEK、PTFE、FEP、ETFE、PVDF、PFA、TPU、TPE、TPEE、TPV、POE、EVA等。并可根據客戶要求定制不同導電性能系數、不同機械強度、不同阻燃性能的導電防靜電電磁屏蔽塑料,啟富導電防靜電電磁屏蔽塑膠材料旨在保護制品和部件避免靜電吸附的干擾、免受靜電放電的危害、屏蔽電磁射頻信號,并且能夠有效而受控的在制品中傳導電流。
本文由電磁屏蔽導電防靜電廠家-啟富導熱導電防靜電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及出處










QQ在線客服